足协认定特谢拉踩踏邓涵文漏判红牌,VAR介入正确裁判改判错误
\n
在最近一轮中超赛事中,一起存在重大争议的判罚再次将VAR与裁判执法水平推向舆论焦点。江苏队外援特谢拉在比赛中与邓涵文发生对抗,随后出现了踩踏动作。从慢镜头回放可以清晰看到,这一行为具有明显的危险性与非体育道德特征。虽然现场主裁判并未当下出示红牌,但事后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的评议结论认定,这一动作应直接判罚红牌,原判漏判事实成立。
\n
\n
争议焦点:漏判与改判
比赛进行到第35分钟,特谢拉在中场拼抢中踩踏了邓涵文的小腿。当时主裁第一时间仅判罚了普通犯规,并未意识到动作的严重性。而此时,视频助理裁判(VAR)介入,向主裁建议回看慢镜头。然而,引发争议的是,在回看视频后,主裁仍坚持原判,并未向特谢拉出示红牌。这一判决当场便引起解说席与球迷的普遍质疑。
根据赛后足协公布的裁判执法评议结果,此次事件中,VAR介入是完全正确且符合规则的。VAR的职能正是针对重大误判或漏判进行干预,而踩踏对手的小腿符合暴力行为的判罚标准,理应直接出示红牌。足协明确指出,主裁在观看回放后未及时改判,是一次典型的改判错误。
规则依据与判罚标准
国际足联《比赛规则》第12条明确规定,球员在非争抢球的情况下使用过分力量或有危险动作,应被认定为严重犯规或暴力行为。从录像中可以看到,特谢拉的脚部并无明显收力动作,且踩踏位置在小腿脆弱部位,存在潜在的致伤风险。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比赛的公平性,还可能对球员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威胁。
足协在评议通报中还重申了VAR回放的适用范围:包括直接红牌事件、点球判罚、进球有效性等重大判罚。当VAR提供了清晰证据,主裁应当认真采纳,并在必要时主动改判。事实上,从近几年的国际顶级赛事到中超联赛,VAR对减少重大误判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如何避免“有图有真相”却依然错判,是当前裁判业务提升的关键课题。
类似案例对比
这一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2018年世界杯中,哥伦比亚球员卡洛斯·桑切斯在小组赛对日本的手球犯规事件。当时主裁在VAR提示下改判点球并出示红牌,确保了判罚的准确。在那次案例中,VAR不仅纠正了场上初判,而且挽回了裁判的公信力。而本场中超漏判红牌的案例恰恰相反,VAR给出了正确信号,但主裁拒绝改判,反而放大了执法争议。
对中超裁判与VAR的启示
这一判罚事件暴露出中超裁判在运用VAR辅助执法时的心理障碍与专业不足。VAR不是推翻裁判权威的工具,而是保障公平竞赛的重要技术手段。主裁既要尊重自己的判断,也需要在关键时刻放下固执,根据客观视频证据做出更符合规则的判决。
在信息化、科技化日益深入竞技体育的今天,这类漏判红牌事件提醒着中超赛场:技术已准备就绪,规则已足够明确,剩下的,是执法者的执行力与职业判断水平。只有当VAR介入与裁判改判形成有效闭环,才能真正将比赛置于公平、公正的轨道之上。